隨著香港醫療美容市場持續成長,相關法規也持續更新。這些規範旨在保障民眾安全,並規範產業運作。
2025 年,政府針對醫美產業推出多項新措施,涵蓋診所經營、醫師執照及專業發展等層面。
以下整理最新法規動態,協助業界與消費者掌握必知重點。
2025 年 3 月,政府公布《2025 年輔助醫療業(修訂)條例草案》,預計將於 3 月下旬提交立法會審議。
此次修訂的重點如下:
近年來,醫美意外層出不窮,特別是與注射等侵入性醫療程序有關。
現行法規明確規定,僅有註冊醫師可執行醫療程序,包括各類注射。
政府強調,規範美容業執行醫療程序,不僅無助於防止意外,反而可能讓大眾誤以為美容業者被允許進行醫療操作,造成誤解。
目前,政府尚未對「醫療程序」及「醫療行為」作出明確法律定義。這使得部分侵入性醫療程序仍以美容項目形式向民眾推廣。
根據《私營醫療機構條例》 (Private Healthcare Facilities Ordinance),對醫院、日間醫療中心及診所的營運有明確規範。
無牌經營屬於刑事罪行。無牌經營醫院,最高可處新台幣五百萬元罰鍰,並可判處五年有期徒刑;無牌經營日間醫療中心,最高可處新台幣十萬元罰鍰,並可判處三年有期徒刑。
診所規管制度將於 2025 年 10 月正式上路。自 2025 年 10 月 13 日起,診所必須申請執照或豁免證明,否則將屬違法。
過渡期間,持有臨時執照的診所可繼續營運,直到取得正式執照。
衛生署將會適時公布申請流程及相關安排。
無牌經營診所的罰則生效日期,將另行公告。
診所經營者必須持有有效執照,並遵守所有新規定,包括專業進修要求及管理架構調整。
醫師執照與資格審查將更加嚴格。臨時註冊僅適用於短期學術及臨床交流,不能作為長期執業的途徑。
消費者應選擇具合法執照及註冊醫師的醫美服務。避免因選擇無照診所或非註冊醫師而承擔風險。
隨著新法規陸續上路,香港醫學美容產業將邁向更高專業標準與更嚴格監管。
業界應積極配合法規變動,提升服務品質與專業水準。
消費者也應提升自我保護意識,選擇合格的醫療美容服務,一同促進產業健康發展。